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大力宣传我院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,弘扬
“学为人师,行为示范”
的教师职业精神,我院特面向全院学生开展以
“曾祥志和朱文军优秀事迹”
为主题的情景剧剧本征集比赛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征文要求:
1、符合主题、新颖,有教育、启示意义;内容贴近大学生活,符合大学生年龄特点,能体现大学生的心理世界,健康、向上、生动;适合学生表演。
2、每部剧本的演出时间限制在20分钟以内。剧本篇幅大致在3000字左右,采用Word格式排版编辑。
3、剧本必须为我院学生原创,不得侵犯他人的著作权。
投稿方式:作品请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各一份,所有参赛作品请在稿件上注明姓名、年级、及联系电话。
征文时间:
1、剧本征集阶段: 2017年11月28日至2017年12月12日 。
2、剧本评选阶段: 2017年12月13日至2017年12月15日。
奖项设置:1、本次情景剧剧本评比设立“优秀剧本奖”,发放奖品并颁发荣誉证书。经过老师公正的评审,此次大赛将评出一等奖1名,二等奖2名,三等奖3名。
2、本届大赛将会把获奖作品汇编成册,留档收藏。
3、获奖作品优先参与我院2018年的元旦晚会情景剧表演。
下面是曾志祥、朱文军的优秀事迹(同学们亦可通过网上查找资料等多种渠道进行了解):
青春,在大山深处闪光
http://www.jxnews.com.cn 2012-04-06 00:25 来源: 大江网-江西日报
——记宜春市袁州区金菊小学青年教师曾祥志、朱文君
【字体:大 中 小】 【进入论坛】
在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海拔840多米的大山上,有一所学校,学校每天升起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。它和5个老师、86个孩子,构成了大山里最美的风景。
3月30日,记者来到这所名叫金菊小学的学校,见到了自愿放弃舒适岗位、重返深山任教的两名“80后”教师曾祥志和朱文君。在经过一番艰难的人生选择后,他们回到了更需要年轻人才的农村教育岗位。
守望大山,清贫且寂寞,但无碍于有志青年人生价值的实现。
曾祥志、朱文君,给我们做出了生动的诠释。
“离这座大山越远,就被大山牵绊得越紧。只有身处大山的怀抱,才能感受到大山的期盼和真诚”——朱文君
曾祥志和朱文君是一对缘分很深的“兄弟”。他们同时考入萍乡高等专科学校,分在同一班级。两位小伙子在学习和思想上暗自较劲,相互激励,均在大学光荣入党。
2010年7月,曾祥志和朱文君参加全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试,双双被录用,分配到了袁州区慈化镇柘塘村金菊小学。他们对分配到农村小学有思想准备,但未料到金菊小学离慈化集镇有17公里,是袁州区最偏远的农村小学之一,是一个留不住老师的袖珍学校。
拿起教鞭的年轻人,发现困难是如此之多。
学校只有3名在编教师、2名代课教师,每人每天要上6节课,一周30节课,把人的嗓子都讲哑了。白天有学生围在身边,到了晚上,山里寂静得可怕。山路弯弯,几乎阻隔了两位年轻人与外界的联系。一学期,他们只下山三四次,有一次骑摩托车下山摔倒了,差点翻下深不见底的山谷。
曾祥志、朱文君在和同学交流中,发现自己竟然和他们没有多少共同话题。曾祥志笑着对记者说:“那时候,真的觉得自己‘out’了。在学校时很活跃的我,开始变得有些沉默。”
当理想的阳光照不进现实,年轻的心总会有些冲动。
尽管抛不下山里孩子的身影,甩不掉孩子抱着大腿嬉戏时留存的温暖,曾祥志和朱文君还是有了另一个选择。2011年5月,他们悄悄地参加了湖南省的大学生村官招聘考试,并均被录用。8月底,曾祥志和朱文君分别走上了攸县县委组织部、炎陵县计生部门的新岗位。这让两人内心激动,但同时,也有一种隐隐的愧疚。山里的孩子们的身影总在他们眼前闪现。
2011年8月31日,原本是金菊小学教师到校的日子。寂静的金菊小学却只有校长黄耀造一个人。他急了,中心小学的校领导急了,村民更急了。
慈化中心小学校长罗俊给朱文君、曾祥志打了几次询问电话。村民彭文也先后拨通了两人的电话,说:“大家舍不得你们走啊,你们走了,学校都办不下去了。”
那天,曾祥志和朱文君还接到了几个学生的电话:“老师,你来教我们吧。”“老师你骗人,还说不走的。”电话那头,有孩子抽泣的声音。
曾祥志和朱文君陡然觉得,只有大山的影子、孩子的声音,才能令自己的内心归于踏实和平静。9月1日下午,两个年轻人相约一起回到了金菊小学。他们看到,村民和孩子们的脸上重新写满了幸福。
3月30日,朱文君和曾祥志对我们说:“现在我们明白了,在基层、在农村小学,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。”
“教师岗位是平凡的。我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,体味到辛勤汗水换来的甜蜜果实”——曾祥志
初为人师,曾祥志和朱文君知道学习的重要性。他们从不多的工资里,拿出钱来购买了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。这些书,成了他们工作之余的“良师益友”。
曾祥志和朱文君每天要上6节课,一周下来就是30节课。这意味着,只要不是双休日,他们没有一节课休息,在讲台一站就是一天。近乎残酷的工作节奏,逼得他们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备课、批改作业。
由于以前老师一年一换,金菊小学的孩子没有接受系统性的教学方法,学习基础较差。曾祥志和朱文君想改变这种现状。他们根据每个学生情况因材施教,还经常有针对性地上门做家访。很快,学生们的成绩明显提高。他们从教的第一个学期,曾祥志所教的四年级数学成绩全镇排名第一,朱文君所教的五年级数学全镇排名第三。此后,他们任教的学科成绩总是排在全镇前列。
这可是金菊小学破天荒的事。村民们竖起大拇指说:“这两位年轻老师,真不错!”
六年级的学生彭丹以前从来不敢这样评价老师。她说:“朱老师和曾老师来了后,学校里更活跃了,他们每天放学后带我们玩,就像大哥哥一样。”
曾祥志和朱文君都爱玩轮滑,他们给自己和山里的孩子带来了许多快乐。老鹰抓小鸡,是朱文君、曾祥志带领学生们经常玩的一个游戏。只要老鹰、鸡妈妈一上场,不同年级的孩子一哄而上,一支长长的小鸡队伍顿时形成,笑声、尖叫声在山中回荡。
看到有的孩子带午饭上学,他们就在小山坡上辟出一块“开心农场”,带着孩子们播种、施肥,让孩子们体验劳动和丰收的快乐。
“我们感觉与学生完全没有代沟,跟他们在一起很开心。”曾祥志说。山里孩子从前的羞涩与胆怯没有了,与老师的相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。学生的这种精神面貌,让他很欣慰。
成为孩子们最亲近的人,曾祥志和朱文君体味到了辛勤汗水换来的甘甜。
“家长、同事的关心爱护,父母的鼓励,给了我温暖和前进的力量,让我有勇气战胜一切困难”——朱文君
山里人最高的待遇,就是请客人到家里吃饭。
今年春季开学,柘塘村就发生了“抢”老师的事。朱文君笑着说:“这个学期大概在学校的小食堂吃了十几餐饭,其他时候都是在学生家里吃的。有时候,一个中午三四个学生家长来请,吃都吃不过来呢。”
纯朴的山里人想得挺简单:这样好的老师,不管怎样也要表示感激之情。山里人家没有啥,只有一口热饭和热菜,能让他们吃出家的温暖。
村民李茶秀的孩子在朱文君班上。她说:“这两个老师真好,每次碰到我都叫阿姨。有时候,我会送些蔬菜到学校给他们。”金菊小学校长黄耀造对我们说,曾祥志和朱文君来了之后,学校食堂都不用买蔬菜了,村民们经常会送过来。
曾祥志、朱文君至今还记得,2010年冬天山上下大雪,两人要走到集镇开会。村里的彭大爷见了叫住他们,给他们两双稻草鞋,绑在脚下防滑。
曾祥志说,有一次感冒了,上课时差点昏倒。学生彭小未回家后告诉了妈妈。彭小未的妈妈熬了一大钵中草药,端到学校叫他服用。药一喝下去,第二天就好了。
慈化中心小学校长罗俊告诉我们,偏远的农村学校师资容易流失。为了留住年轻老师,镇里想办法以情留人。每年中秋、春节,都会请外地的教师开茶话会。每个偏远小学的老师过生日,他都会及时发短信送上温馨的祝福。每学期开学、放假,他都要打电话,嘱咐他们路上小心……
家长和同事的关心、爱护,让曾祥志、朱文君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。
一开始,两人都是对父母说,在慈化镇这边条件挺好的,不要牵挂。但一挂上电话,两人总是鼻头发酸。曾祥志是南康城里人,他说:“要知道条件这样,我妈非把我揪回家不可。”
去年12月,朱文君的父母、曾祥志的父亲一同来到金菊小学。第一次在异乡的大山里,见到瘦了一圈的儿子,他们一把抱住,心疼得泪流满面。
儿子的选择,父母理解了。他们拍着两个年轻人的肩膀说,要脚踏实地地工作。朱文君和曾祥志坚定地点了点头。
“农村教育需要我们。我们做得不多,却得到了这么多荣誉,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人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”——曾祥志
曾祥志、朱文君重返大山教书育人的事迹,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共鸣。宜春市委、袁州区委主要领导先后做出批示,号召全市教师以他们为榜样,弘扬“红烛”精神,献身教育事业。
今年2月,宜春市教育局、袁州区文教局分别下发开展向曾祥志、朱文君学习的通知。3月5日,袁州区授予两人“师德标兵”、“优秀教师”称号。两人还被江西卫视评为“江西‘致敬2011’年度人物”。
鲜花和掌声没有让曾祥志、朱文君冲昏头脑。曾祥志说:“农村教育需要我们。我们做得不多,却得到了这么多荣誉,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人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。”
因为曾祥志和朱文君,金菊小学的名字飞出大山,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开始关注这所条件简陋的乡村小学。去年以来,多家企业和志愿者为金菊小学捐款捐物,让学校有了2台电脑、沙发以及乒乓球桌、篮球、羽毛球等文体器材,建起了一个图书室。
“麦田计划”、“希望之家”等民间助学机构纷纷来到金菊小学,给孩子们送来爱心。
宜春实验小学、宜春八小等学校与金菊小学结成帮扶对子,送教下乡。
萍乡市一位不愿留名的“范妈妈”多次来到金菊小学,创办了“日出大山”奖学基金,每学期给孩子们颁发“三好学生奖”、“学习进步奖”、“尊孝奖”。最近,“范妈妈”给学校运来了一货车的地砖,用来改造教室、办公室地面。
结束采访时,记者看到朱文君的宿舍书桌上放着一本《淡定的人生不寂寞》。
是啊,只要心中有爱,即使身处大山,人生也不会因此感到寂寞,而能够发出夺目的光彩。
“80后”教师曾祥志、朱文君放弃优越的工作岗位,重新回到偏远农村小学的三尺讲台,对很多人来说,这样的选择何其艰难!曾祥志和朱文君用实际行动,生动诠释了有志青年的人生价值:不管身处繁华或偏僻,不管地位高贵或低微,只要心存爱心与责任,人生何处不精彩。
人们常说: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,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。但是,由于农村教育基础相对薄弱,农村学校条件相对艰苦,造成了有些地方师资队伍的不稳定。曾祥志和朱文君以年轻共产党员的胸怀,选择了坚守大山,令人钦佩,让人感动。这体现了两位年轻教师热爱教育、勇于担当的高尚情操,体现了淡泊名利、甘守清贫的人生境界,体现了爱生如子、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,体现了刻苦钻研、爱岗敬业的职业风范。
人的理想有大有小,这种大小不是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的标准。在自己的岗位上敬业奉献,在自己的事业中热情奋斗,这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。曾祥志和朱文君的人生选择和无私奉献告诉我们:选择平凡的岗位,选择艰苦的条件,也能追求人生的理想,实现人生的价值。